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显著——《纲要》实施专家谈

2013-06-14 | 查看: 26

5年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以中国科学院为例,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等方面主要做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组织体系及相关制度。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院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院属相关各局和机构领导是成员,同时在各个研究所设立了知识产权专员,专门负责所在研究所的知识产权工作。这些专员是经过专门培训和资格考试认证的。此外,为强化知识产权的研究与运用,中国科学院还成立了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知识产权运营公司等,院和各所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中国科学院要立项的重大项目尤其是先导专项,首先要做知识产权分析及专利分析,并进行全程关注。研究所还要对其中的核心技术予以明确并提出确权和保护的建议,之后还要加强相关的技术转让。

  第三,进行全员培训。培训伊始,中国科学院只是培训知识产权专员,后来感觉力度不够,又增加了对研究所所长和主管业务副所长的培训,然后再对一线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认识,提高能力。

  第四,建设知识产权网络服务平台,对全院及社会开放。

  通过这些工作,中国科学院的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近年年均增长率均在15%以上。2012年,全院各单位提交专利申请共计1.102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92.59%;全院共提交国外专利申请612件,获权99件。其他包括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也都在不断增长。而且,知识产权转化数量也在上升,2012年新签订转让合同330项,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581件,合同金额19.94亿元,已到位金额超过2亿元。近年来最大的一项转让金额是6500多万美元。

  当然,中国科学院的知识产权工作同全国的一样,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科研部署和评价导向应该从知识产权数量增长转为侧重于知识产权创造的合理布局和质量提升。这些年,我国的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但是在执法检查中我们也看到,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专利是为了看的而不是为了干的,是由于各级政府和研究所及大学的评价导向造成的。这在一个阶段,为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或许是可以,但必须适时转向。此外,目前一些重大成果的核心技术没有很好地得到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从中国科学院的情况来看,要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大力促进重大成果合理布局和保护力度的提升,科研评价更多地要看实际贡献,这应该成为导向。

  第二,需要对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及科研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从中国科学院看,这方面还有差距,已转化知识产权的数量与申请授权的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根据工作做得比较好的研究所的经验,应该加强科研工作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例如,在科研工作部署前期,要明确相关知识产权风险和创造目标、战略;在科研过程中要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的流程,不断跟踪全球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态势,并调整研发路线,在成果策划和申请阶段要对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将如何争取产出高质量、高价值的知识产权作为核心;最好开展专业的运营和推广,强化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

  第三,知识产权工作基础需要系统提升和长期巩固,要继续大力提升科技人员和各级负责人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力争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建设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加强管理规范,完善工作机制与流程等。

  第四,切实落实相关法律,完善相关政策。我国科技进步法第二十条中,对知识产权做了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支持形成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承担单位,同时对发明者收益有明确的界定。我建议,要根据法律,实事求是地制定相关政策,并适时推广。


安徽省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联合主办 © 版权所有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