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

2018-06-08 | 查看: 484

兴国利民创实效 砥砺奋进谱新篇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申长雨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聚一堂,出席纪念《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回顾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机遇和挑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讨和谋划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在这里,我谨代表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严隽琪副委员长的出席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嘉宾的出席表示诚挚的欢迎!

  2008年6月5日,在历经数年研究、起草、论证的基础上,国务院正式颁布《纲要》,启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这是中国进入新的世纪,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开启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成就辉煌。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中央有关部门、各个地方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知识产权战略扎实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各类知识产权创造始终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商标申请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专利领域相继实现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两个100万件”的重大突破,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牢固确立。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社会满意度由2012年的63分提高到2017年的76分,整体步入良好阶段。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显现,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战略实施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合作扎实推进,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开始从学习者、跟随者、遵循者向参与者、推动者甚至引领者转变。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和光明前景。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年,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党对知识产权事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努力使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与国家总体部署相协调、相一致,提供有力支撑。二是遵循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构建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三是找准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四是形成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强大合力,展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五是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这些经验弥足珍贵,需要我们继续坚持。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我国发展明确了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部署,认真谋划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当前,以严隽琪副委员长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正在开展《纲要》实施十年评估工作,并已经形成专项报告,即将呈报党中央、国务院,我们也将积极向中央建议,尽快启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制定工作,确保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接续推进、压茬进行。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努力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版权精品、知名品牌,努力实现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从不断加强向全面从严转变,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聚焦实体经济,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努力实现知识产权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朝着开放包容、平衡有效的方向发展,在依法严格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让中国的知识产权在国外得到有效保护,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互利共赢。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文化环境等基本建设,让我们的知识产权事业根深叶茂、兴旺发达。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完善保护体系 护航创新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 胡云腾

  《纲要》实施的十年,是我国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经济转型的十年,是文艺创作不断促进文化繁荣的十年,是市场竞争不断走向规范有序的十年,也是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十年。

  十年来,知识产权审判质效不断提升。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的数量从2009年的5.6万件持续上升到2017年的21.3万件,案件总量翻了两番,年均增速18.2%;2009年至2017年共审结知识产权一审案件74.5万件,年均增速17.8%,年均结案率超过95%。在法官数量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审结案件数大幅上升,并始终保持较高结案率。“乔丹”系列商标行政案、王老吉加多宝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纠纷案等一批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和重大影响案件的成功审理,明确法律标准和行为准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

  十年来,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取得历史性突破。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相继设立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道路。201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知识产权法院工作情况的报告,知识产权法院在服务创新发展、提升审判质效、推动司法改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在南京等16地中级法院内设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专利等技术性案件,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体系建设不断深入。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全国法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的意见》,有效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进一步提高。人民法院逐步构建起指导性案例、十大案件、50件典型案件、案件年度报告“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案例发布长效机制,案例指导的制度进一步完善。

  十年来,人民法院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开创了若干“历史第一次”。我们第一次提出了“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的知识产权基本司法政策;第一次发布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系统地提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措施;第一次举办了“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就展”,用中英双语向世界展示了30年来知识产权审判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年前,《纲要》高瞻远瞩,提出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战略部署,这既是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也是科技创新一线的热切呼吁。当前,破除制约知识产权审判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刻不容缓。人民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广阔舞台,全面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保驾护航。

 发展版权事业 建设文化强国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庄荣文

  《纲要》颁布实施十年来,各级版权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升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取得显著工作成效。

  版权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著作权法于1990年颁布,2001年、201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第三次修订也已启动。国务院于2009年颁布了《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最高人民法院等出台了有关版权司法解释;国家版权局印发了版权工作“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版权法律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版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版权局联合公安部等部门,持续多年开展专项治理“剑网”行动,建设国家版权监管平台,严厉打击各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网络版权环境不断净化。2008年至2017年,“剑网”行动共行政查处案件4500件,关闭侵权盗版网站4600多个,罚款1500余万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近500件。

  软件正版化工作持续推进。认真落实国务院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优势,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机关于2013年底前全部实现软件正版化,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全国3.7万多家企业实现软件正版化。我国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民族软件得到长足发展。

  版权社会服务工作不断强化。国家版权局持续推进著作权登记工作,登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09年的40万件增长到2017年的275万件,年均增长27%;相继批准设立音像、文字、摄影、电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1992年成立的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共同构筑起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体系;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培训,版权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持续开展“中国版权金奖”评选表彰,强化版权示范建设工作,推进版权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1.9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5.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也从6.51%增长到7.33%。

  版权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交流合作,2012年,成功承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缔结《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极大提升了我国版权国际地位。2015年,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同时,与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等,妥善处理双边关系,形成合作共赢的版权双边关系网络。

  下一步,新时代版权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深化落实《纲要》,强化版权创造、保护、运用,实行严格的版权保护,着力解决版权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建设版权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提高运用水平 促进价值实现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张 涛

  自《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科学院建立和完善了“院级指导、所级操作”的知识产权管理及支撑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壮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水平,鼓励院属单位通过转化运用知识产权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形成了知识产权创造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十年来,中科院累计提交专利申请已超过11万件,授权专利超过6万件,并且每年还以10%至20%的速度递增。2017年,中科院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合同金额超过69亿元。目前,中科院有效专利拥有量达到4.7349万件。十年来产出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核心知识产权,共获得中国专利奖101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2项。2008年,中科院还首次提出了培养知识产权专员的制度,现已累计培养360名院级知识产权专员。

  与十年前相比,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知识产权制度日益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使创新成果能够顺利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产生效益,推动发展;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为创新主体开创了多种低成本、高效率保护知识产权合法权益的渠道;三是有效运用成为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飞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有利于知识产权运用的管理机制。

  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中科院要承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创造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下一步,中科院将结合《纲要》的任务分工和自身特点,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生物和医药、信息、先进制造、先进能源、海洋、资源环境、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超前部署,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的专利,支撑我国高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建立全院知识产权专员服务网络,以专利拍卖、普惠计划等多种形式实现专利的批量转化,营造中科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统筹院内各方力量服务知识产权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市场化机制联合社会机构为研究所提供知识产权咨询、评估、贯标、维权、转化交易等服务。不断提升全院的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提高知识产权转化效益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激发创新活力 支撑区域建设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阴和俊

  《纲要》实施十年来,北京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各项任务指标全部完成。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知识产权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发布、修订了60多项市级政策,出台了90多项区级政策。出台了北京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形成了全市联动、部门互动、市区协动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二是激发创新活力,知识产权创造再创新高。截至2017年末,北京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6件,居全国首位。每万户市场主体平均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全市著作权登记量均居全国首位。5件发明专利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金奖,居全国首位。2017年,京东方等5家企业进入全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名榜单。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率先成立知识产权法院,率先建立专利技术分析师制度。成功申建中国(北京)和中国(中关村)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12330分中心和工作站70家。

  四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推进金融服务生态群建设。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北京。推动设立了全国首支央地财政资金引导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在全国率先成立20家高校院所专利运营办公室,运营专利超1000件。构建首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生态群,今年一季度北京市专利质押金额达52亿元,成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利器。

  五是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国际化。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国外创新主体在中国提交了近28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90%以上是由北京的代理机构提供相应服务。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共有62家专利代理机构在74个国家设立了295个境外联络处。

  六是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显著,知识产权工作影响力大幅提升。成功争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落户北京,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建知识产权国际注册政策和法律服务中心,共同推进在北京设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北京将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聚焦高精尖产业,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 实现知识产权创造新突破;构建“七位一体”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加快两个保护中心建设,构筑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构建平台、机构、产业、资本、人才“五位一体”运营发展新模式,释放知识产权运用新活力;加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设,树立首都知识产权国际新形象,让知识产权战略继续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促进自主创新 支撑强国建设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 张崇和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颁布实施十年以来,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产权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制定《纲要》初期,相关人员一致认为,要从国家核心战略制定的高度认识知识产权,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来谋划,核心在于制度变革,重点是优化知识产权制度;总体构思要“以制度促能力,以能力带发展”。在具体研究制定中,花费大量精力,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认识,超前部署。记得2007年上半年,第一次书面征求意见时,各成员单位提出了许多相关问题。按照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求,工作人员综合归纳了6个方面20余大条修改建议意见,供起草组参考。最后,《纲要》将主线确定为促进自主创新,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还有“保护与运用”“依法保护与防止滥用产权”“司法处理与行政执法处理”“专项任务与整体推进”等关系问题,也进行了长时间反复多次的研究。

  《纲要》最后确定的一条指导方针、一个战略目标、五项战略重点、七项战略任务、九项战略措施,被后来十年实施的实践证明,的确是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也是很有操作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

  十年来,《纲要》的作用是巨大的。当年,吴仪副总理在第四次领导小组会议上这样讲到,“《纲要》的研究制定,极大地促进了全社会对知识产权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这一发言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016年,我从中央编办到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十分关注和推动《纲要》的实施。目前,全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1万余家,主营业务收入25万多亿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知识产权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去年,我们作了一个调查,大部分轻工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78%的企业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计划,100%的企业拥有专利、商标和标准,53%的协会对技术采取了保护措施,39%的协会建立了知识产权预警监控机制。《纲要》的实施,极大地助力了我国由轻工大国走向轻工强国。

  展望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一轮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制定实施,必将推动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知识产权强国,必将有力地支撑我国尽早建成创新型国家。衷心地祝愿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明天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加强对外开放 推动合作共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吴汉东

  知识产权战略既是国内战略,也是国际战略。《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合作机制建设,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维护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成为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建构的重要力量。就国际知识产权发展趋势而言,19世纪是以英国为先导的欧洲中心,20世纪是以美国主导的欧美中心,而21世纪将会出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中心。

  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流合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立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国际社会曾就中国究竟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地位问题存有争议。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中国的政治选择,也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经济水平。尽管“入世”近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世界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人均收入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依然不高,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这说明,坚持发展中国家立场,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意志,是中国参与知识产权国际秩序构建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国也是发展中的新兴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负责任大国”的外交政策,正在由“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转向“奋发有为”“积极有为”。在知识产权外交方面,应秉持合作原则,与欧美发达国家“求同存异”,与新兴经济体“合作共赢”,对欠发达国家“普惠包容”。

  二是发挥知识产权大国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国际秩序的动力结构发生改变,中国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变革中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凸显,从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学习者、跟随者转变为有影响力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和建设者。其包括,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建立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机制,促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中国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妥善解决知识产权国际争端。

  三是推动国际体制的适当转换。中国在维护世界贸易体制和知识产权国际秩序的同时,还利用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公共健康、国际人权和发展等多个国际论坛来创建具有道义优势的新体制,以推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变革。此外,还积极通过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知识产权条款设计,克服“TRIPs协议”的制度局限,解决对高新兴技术客体的保护和对传统知识、遗传资源的保护等问题。无论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还是在“体制转换”的区域或双边场合,我国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出发,致力于“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反对制度强加、规则主导的霸权行为,共商共建共享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

  融入科技创新 占领竞争高地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 童国华

  十年来,大唐电信集团(下称大唐)在《纲要》的指引下,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政府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科技创新过程,构建了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对技术和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唐十年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探索高科技央企创新之路,积极践行了《纲要》中提出的获得知识产权、并努力形成技术标准的意见,并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标准战略、产业战略、经营战略等共同作为大唐中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大唐主导提出的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3G)和TD-LTE-A(4G)国际标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了从3G“跟跑”到4G“并跑”的重大跨越,使得移动通信成为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2017年,大唐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目前,大唐正加快落实5G“引领”的国家发展战略。在5G标准进程中,中国提案数量占全球提案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唐提交文稿超过5000篇,占中国提案总量的三分之一。大量专利进入5G核心规范,在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

  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大唐构建了覆盖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全方位工作体系,制定了门类齐全的管理制度,并围绕质量提升、专利运用等重点工作出台专门的指引文件,较早的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在促进民族通信产业结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大唐在严控风险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保障战略目标实现,并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发起成立TD产业联盟,推动了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国际专利池以及双边合作等形式开展知识产权授权、转让业务,促进核心技术在产业领域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国内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帮助民族通信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还致力于在全球实现知识产权价值;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投融资,以及必要的维权途径,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刻揭示了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随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外资企业的要求,更是中国企业的内生动力,是强国建设的根本需要,所以我国企业必须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

  扩大服务规模 满足市场需求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 杨 梧

  十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如歌。自2008年《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十年间,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体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日益丰富,知识产权人才快速成长。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用1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制度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和水平可以较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全国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的人数达到3.7万人,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1.7万人,分别较2008年增长291%和185%,行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全国专利代理机构达到1824家,办事机构超过1000家,全行业年营业收入超过260亿元。涌现出一批熟悉法律、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一批具备一定规模、服务能力强、信誉良好和效益显著的专利代理机构。

  在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方面,专利申请、复审以及无效代理等核心业务的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我国专利申请平均代理率稳定在63%左右,创新主体对专利代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逐年提高。维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取得诉讼资格的专利代理人超过2000人;国际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开展PCT国际申请代理业务的专利代理机构数量超过700家。

  在逐渐拓展知识产权服务领域方面,我国能够提供专利分析和预警等服务的专利代理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示范创建机构达到122家,示范机构达到15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达到5家,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达到145家;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成员单位达到44家。实施了10个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专利分析预警项目。

  上述成效的取得,得益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积极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及科学规划、全面谋划,并部署了以下政策措施:一是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专利代理条例》修订,全面推进专利代理行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实施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提高专利代理行业服务水平。二是涤清行业发展秩序。开展专利代理“挂证”集中治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倡导建立以诚信服务为本、以追求质量为魂、以行业自律为根的行业文化理念,共同构建中国专利代理品牌。三是加强行业培训力度。健全行业培训体系,形成覆盖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多级多类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望下一轮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制定实施,建议引导树立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质量导向,处理好专利代理行业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的关系、专利代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专利代理质量提升与专利代理服务拓展的关系、专利代理行业地域均衡发展的关系,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知识产权报 记者 孙迪 实习记者 舒天楚)


安徽省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联合主办 © 版权所有 2018